“让农林特色植物资源从粗放加工转变为以健康为主题的深度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价值,拓展资源应用领域,服务大健康产业。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领域,也是参与这次大会和大家分享的主题。”7月13日,第11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南宁开幕,在大会主论坛发表演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在介绍围绕植物资源利用与“大健康”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周珍如/摄)
刘仲华院士助力广西
《全民健康大讲堂》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 2022年10月15日,CCTV17《中国三农报道》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刘仲华,讲述中国茶叶深加工领域十年发展历程。
据节目报道,经过多年来的深耕发展,我国茶叶提取物产业引领世界,由过去靠价格竞争实现了向技术实力竞争的转变,提升了相关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出口规模和生产规模皆居世界首位,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在茶叶提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这项国粹,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了解、热爱、传承中医文化,广积德创始人不辞辛苦,辗转全国各个城市,举办中医知识讲座,与广大百姓面对面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让更多民众走近中医。中医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关键在于践行,让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是佟鑫海深耕中医文化的目的。
作为广积德中医馆创始人、孟河医派第五代传人的佟鑫海女士,亦是国医大师颜正华得意弟
柳才久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中医反射疗法的创始人,“全国五一时代英雄”称号获得者,有中国“反射疗法第一人”的美称,其事迹被收录于《世界名人录》和《世界华人专家名典》。在30多年的时间里,接诊人数达数万人,培养弟子超过3000人。
柳才久出生于1944年,1961年当兵入伍。走上中医之路与这段当兵的经历也有直接关系。当时的他只有17岁,个子小,身体弱,只有158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体重也只有37公斤,而且经常感冒生病。于是军
这几日,科学家颜宁归国成为网络热门话题。11月1日,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现身深圳,宣布全职回国,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卫健委的推文也确认了她将担任首任院长。
图片11月1日,颜宁参加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 图据视觉中国
当天,著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短信回复红星新闻记者时,评价此次颜宁回国“好极了”。
“二次回国”的颜宁,是科学家颜宁,是女性榜样颜宁,是微博网红颜宁,这次将成为院长颜宁。她要跳出基
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到南京读书、成家、工作11年,谈起对这座城的最大感受,凃嘉凯说道:“过去对南京的‘门’没什么概念,现在对玄武门、中山门、水西门、汉中门等城门‘门儿清’,更爱上了早餐喝馄饨、甜豆浆泡油条——是热乎乎的烟火气和幸福感。”
定居南京的凃嘉凯和妻子,过去同在南京学中医,现在是中医同行。凃嘉凯在位于仙林的泰康鼓楼医院做儿科中医推拿,他的妻子在万寿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
从爷爷那辈算起,“80后”台湾青年凃嘉凯算是家族
有一位记者曾在采访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医学博士韩学杰时,韩学杰博士说了一句很有争议的话“我不带外籍学生”,这句话从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博士口中说出来,刚开始听到,实在是让人震惊,未免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嫌。
那么韩学杰博士为何要这样说呢?到底是内心狭隘还是富有远见?
记者问及韩学杰博士不带外籍学生的原因,原来她是担心我国的中医药方流失到国外,如果外国人学会了,他们会转头就去申请国际专利,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回来卖给我们,赚取我们国人
《全民健康大讲堂》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10月1日,举国同庆的日子。不少医护们仍然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更多的病人,抢救更多的患者。每一次小型手术、每一次问诊背后,都是一次医护和病魔的战斗,呵护全民健康。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马建民:
节前的眼科患者显著增加,用假日进行术后恢复
“国庆节前患者很多,除了日常的眼部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或者学生,他们都希望在节前能把白内障、近视眼、整形类手术做完,可以把
《全民健康大讲堂》湖北武汉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帮我恢复健康,我现在有信心健康活过一百岁!”9月15日,九旬志愿军老兵唐中耀(化名)顺利出院,在收到医院精心准备的定制徽章后,激动地说,我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当过军医,现在我相信,我们的医生一定能治好我的病!
一枚印有一颗健康心脏和科室LOGO的特制徽章。 受访者供图
90岁的唐中耀是一名志愿军老兵,曾参加抗美援朝战斗3年。5年前,唐中耀稍稍活动几分钟就开始出现气喘
文图/宋海明
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500余年的蔡家畈古宅群,国家第一批公布的传统古村落,深藏皖西南大别山区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也许旧时山高林密,岭路弯弯,交通闭塞,才使得650余间明清古建筑群免于战火保留至今。沿着今时修建宽敞的道路,驾车探访古宅群。踏在500多年的古村石板路上,置身古风古韵古宅间,仿佛今人变古人,穿越回到古明清。
古色古香古村落
群山环绕,竹木绿植拥抱的景观中,蔡家畈古宅群依山而建,座西北朝东南落在山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