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用药安全 网售药品各参与方需共负责任
近年来,尤其是在前些年疫情的局势下,医药电商业务飞速增长,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销售规模就突破了230亿元,处方药销售成为主流,也成为药品销售各方首要分食的市场。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销售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2019年的销售规模还在100多亿,2021年已扩容至300多亿,到2022上半年这一数据就已突破230亿元。其中,处方药逐渐成长为大头,由2019年的54.6%上升至2021年的65.4%。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药品网络销售典型案例,分别为淘宝入驻商家无证经营药品案、京东商城入驻商家未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案、阿里巴巴入驻商家无证经营药品案、拼多多商城入驻商家销售禁售药品案,引发了对网售药品的新一轮讨论。由于用药问题关乎民生大计,人们对网售药品的安全性十分敏感。近日也有一些对部分药品正品率的曝光,影响到了人们对网售药品安全性的判断。
药品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容丝毫马虎。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2022年,国家药品抽检批次合格率为99.37%,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合格率。其中不合格批次按药品类别来看,化学药品批次不合格率为0.16%、中成药批次不合格率为0.65%、中药饮片批次不合格率为3.22%、生物制品批次不合格率0%、药品包装材料批次不合格率为1.09%、药用辅料批次不合格率为0.82%。从抽检环节来看,生产环节抽检批次不合格率为0.42%、经营环节抽检批次不合格率为0.68%,使用环节抽检批次不合格率为0.82%。
在网售药品领域,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来说,要从源头加强网上药店资质审核和销售行为监管,从平台挂出的药品销售清单,到先医后方、先方后药的诊疗次序,再到药品包裹查验、物流过程监管、药品质量投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消费纠纷处置等,都需要按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原则,形成闭环监管。同时,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第三方平台要把药品安全放在首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从目前主流的买药平台来看,例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买药、饿了么买药、药房网商城等医药电商平台,无论是自营还是商家入驻,平台都有一套详细的流程,对商家资质、上架种类、药品溯源等有着严格的监控管理。以药房网商城为例,入驻店家即销售方可以通过该平台的SaaS服务实现药厂源头直采,使得药店网售药品实现全程追溯,以此来杜绝来源不明的药品流通。与此同时,药房网商城与京东、顺丰达成了物流合作,从而保证了药品到达消费者之前“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性。
随着第三方处方流转专业平台的搭建和医保支付的对接,医药电商企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网上购药有很多优势,也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便捷。但如何选品种、选渠道,如何推广、运营,以及如何做好网络价格维护,成为诸多药企面临的现实困难。而对药品销售的第三方平台而言,维护药品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是第一要义,落实好审核管理责任、对平台内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是平台始终应担负的责任。
未来,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推进,将加速药品处方进一步外流,医药渠道会随着“互联网+”而进一步改变,医药互联网生态圈将逐步形成,发展前景广阔。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方也需正视出现的问题。比如第三方平台企业要统筹考虑发展与安全问题,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和质量安全第一的意识,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提升药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力,采取多种措施规范药品网络销售市场秩序。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主动监管、靠前监管,要充分探索“以网管网”“以快制快”的监管措施,加强违法违规行为监测处置,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