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全民健康坚定不移为推进新时代健康中国助力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全国政协委员鲍明晓:打造家门口的全民健身“生活圈”

作者: 来源:百度百家号2024-11-20 16:09

“体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多元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群众体育要搞好,要重视老百姓身边的场地、组织以及活动赛事这三个要素,以社区为抓手,宣传全民健身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如今,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高速发展,社区体育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在社区就近参与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现实。

 鲍明晓认为,社区是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发展社区体育是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提升社区为民服务的水平和居民群众生活质量,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的有效途径。

图片184.png

△市民在合肥市绿轴公园开展健身活动(2024年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如何发展社区体育?鲍明晓表示,“不是造几个‘铁疙瘩’放在空地供老百姓使用”,而是要从社区群众需求喜好出发,拓展全民健身空间,通过建设非标准且可灵活调整的小型多功能运动场所,切实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民惠民的健身服务,以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培育群众坚持体育锻炼常态化为理念,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健身、科学健身、安全健身,引导社区居民养成体育健身良好习惯,打造全民健身“生活圈”。

 鲍明晓谈道,社区体育还要体现公益性,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资本进入对场所进行运营管理及设施维护。此外,还可以由社区发起志愿服务,以解决场馆日常管理问题,老百姓花费少量费用用于日常用电等场馆低成本的消耗和维护。

 在组织方面,鲍明晓则认为,“路跑”“骑行”“露营”“飞盘”之所以成为当下年轻人热衷的运动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其社交属性,通过社团、俱乐部等组织化形式,让年轻人在其中拓展社交圈,在互相影响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运动习惯。

“社区体育要让老百姓能够终身参与到他们热爱的几个运动项目中去,自主参与组织、自主组织活动。通过加强社区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发挥志愿者行业特长,组织社区体育志愿者依据自身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组织化参与以及融入生活的体育消费。当群众性体育组织增多、群众性赛事增多,老百姓参与体育的黏度将会相应增加。”鲍明晓说。

 鲍明晓坦言,当体育运动成为习惯,以兴趣为导向的消费也将顺势而出。“以欧美国家为例,很多家长会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到各个社区打比赛,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更专业的运动装备,更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当体育运动不再满足于基本的锻炼身体,体育培训教育、体育健康服务、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智能硬件等体育附属产业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此外,鲍明晓建议,还要鼓励体育专业人士到基层、学校发展,为老百姓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树立健康的运动理念,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的全民健身新风尚。(来源/人民政协网 记者/杨岚)

红微堂.jpg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文转载自百度百家号,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