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再多血府逐瘀、桂枝茯苓,也化不开血瘀?中医告诉你真相
前几天门诊上来了一个腺肌症病人,跟我说她自从发现腺肌症,一直坚持活血化瘀,吃了很多的血府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也没有太大成效。看着她满脸的无奈与疲惫,我深知这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在很多患者治疗血瘀相关病症时普遍存在的困惑。
从中医角度来看,血瘀的形成病因着实复杂多样。
首先,情志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志状态下的大有人在。情志不舒,则气机不畅,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当一个人长期被负面情绪笼罩,肝气郁结,体内的气机就如同被堵塞的河道,血液无法在气的推动下顺畅运行,进而瘀滞在体内的某些部位,形成血瘀。
就拿这位腺肌症患者来说,她平日里既要操心家庭琐事,又要忙于工作,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情志的不畅很可能就是导致其血瘀进而引发腺肌症的一个潜在因素。
寒邪入侵也是造成血瘀的常见原因。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一旦人体受到寒邪侵袭,血脉就会收缩,血液运行的通道变窄,使得血液流动变得缓慢,甚至停滞凝结成瘀。比如一些女性在经期不注意保暖,贪凉饮冷,寒邪便会趁机侵入胞宫,导致经血凝滞,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血瘀之症,像痛经、月经血块多等情况也往往与之相关。
再者,外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手术创伤直接损伤了人体的血脉,使得血液溢出脉外,若不能及时消散吸收,这些离经之血就会在局部形成瘀血。而且瘀血若长时间存在,还会影响周边气血的运行,导致更广泛区域的血瘀状况出现。腹腔镜术后这些情况很常见。
久病体虚同样会引发血瘀。一些慢性疾病长期消耗人体的正气,使得气血生化不足。一方面,气不足则无法有力地推动血液运行;另一方面,气血虚弱还可能导致固摄失常,血液容易溢出脉外形成瘀血。比如患有慢性肾病、肝病等疾病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面色晦暗、身体局部疼痛等。
正是由于血瘀的病因如此复杂,单纯依靠活血化瘀的方法,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腺肌症患者所服用的血府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这两种方剂在活血化瘀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血府逐瘀汤善于理气活血,对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多种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桂枝茯苓丸则在妇科血瘀病症的治疗上较为常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散瘀血、调理气血的功效。
然而,它们仅仅是针对已经形成的血瘀进行处理,只是治标之法。
如果是情志因素导致的血瘀,只是一味地用药物化开瘀血,而不解决患者情志不舒的问题,那么即便暂时缓解了血瘀症状,一旦患者再次陷入不良情绪中,气机依旧不畅,血瘀必然会再次形成;
同样,对于寒邪入侵所致的血瘀,若仅靠活血化瘀药物,不祛除体内的寒邪,寒邪依然会持续影响血脉,使血液运行受阻,血瘀也就难以彻底消除;
外伤引起的血瘀,若不注重身体整体的恢复以及对瘀血后续影响的处理,单纯靠活血化瘀药物,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血瘀的再次出现;
久病体虚引发的血瘀更是如此,只进行活血化瘀,不补充正气、调理脏腑功能,气血生化不足的状况得不到改善,血瘀也就难以根治。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有多年腺肌症痛经的患者,最初也是四处求医,尝试了不少活血化瘀的药物,可病情总是时好时坏。后来我仔细为她辨证论治,发现除了有血瘀的表现外,还存在着心肾阳虚的情况。于是,我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入了温补肾阳、振奋心阳的药物进行综合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痛经发作的频率也大大降低。
所以说,在治疗血瘀相关病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活血化瘀这一种手段,而要深入探究血瘀形成的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的精髓就在于辨证,只有准确辨证,找到病因的根源,才能制定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真正化开血瘀,让患者恢复健康。否则,即便服用再多的血府逐瘀、桂枝茯苓等活血化瘀药物,也可能只是徒劳无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瘀的问题。(来源/百家号 作者/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