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全民健康坚定不移为推进新时代健康中国助力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让护士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作者:央舆三风融媒中心 来源:全民健康大讲堂融媒矩阵2023-06-23 07:22

全民健康大讲堂融媒矩阵北京讯(央舆三风融媒中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据悉,这是继今年5月下旬《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两个文件印发后,时隔不到一个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再次联合发布的又一重磅文件。

《行动计划》从“加强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加大支持力度”4个方面,提出包括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巡视观察,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加强护士人力配备等19项具体任务。

 到2025年,责任制整体护理

 100%病区全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为其负责。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

《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要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健全分级护理制度,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强化基础护理质量。要扎实做好患者口腔等基础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提供及时、必要的医学照顾,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及时了解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不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实施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前要耐心解释、操作中关切询问、操作后及时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

 同时,医疗机构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建设,细化人文关怀措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护士要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临床护士不必要的书写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护理巡视和观察工作。

 具体而言,临床护士要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要求,对特级护理患者随时巡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的患者,应按要求定时巡视患者,主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状况、肢体末梢循环、引流液情况以及手术/检查/用药后反应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并发症,并给予有效处置。

 此外,倡导医疗机构开展医护联合查房和多学科合作,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

 根据《行动计划》,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要求,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要增强并发症早期预警识别能力,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院内新发压力性损伤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此外,为了让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

 比如,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护士岗位需求,可采用在线学习、远程指导等方式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尽量减少重复性的考核、竞赛等。

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临床护士不必要的书写负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

 同时,《行动计划》指出,要健全后勤支持系统,增加辅助服务人员负责病区送取标本、药物及患者陪检等,保障临床护理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和及时维护。

1000.webp.jpg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下收下送,服务到病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让护士最大限度投入到临床护理服务中。

 加强护士人力配备。要求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科学合理配置数量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

 具体要求是,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要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

 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通过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电子病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临床一线护士工作负荷。

 提升中医护理能力

 促进中医护理多领域应用与延伸

《行动计划》明确,提升中医护理能力。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规范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训,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

 同时,要提高护理水平,《行动计划》要求,医疗机构要以加强“三基三严”为切入点,夯实临床护士的护理技术基本功。结合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和临床专科建设有关要求,以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优先在危重症、急诊、手术室、产科、血液净化、伤口造口等领域,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增进患者医疗效果,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

 鼓励“互联网+护理服务”

 打通专业护理到家“最后一公里”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三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发手机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及专病护理问题。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扩大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占比,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率。

 据了解,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

 2019年,国家卫健委开始“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类60余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打通了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法合规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结合实际派出本机构符合条件的注册护士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动不便老年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

 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在题为“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的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指导各地聚焦群众需求,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结合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将研究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和技术标准等,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等,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规范开展。

4.jpg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文转载自全民健康大讲堂融媒矩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