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倒查20年” 如何理解当下“混乱”的政策逻辑?
医疗行业“倒查20年”,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
资本市场上,医药板块遭遇严重打击,市值蒸发超4500亿,多家药企IPO撤回。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理解医药行业反腐呢?
其实,不止医药行业,房地产、教培、互联网平台、金融等等领域,政策都进行了大调整,看起来有些混乱,让人看不懂。
实际上,当下所有政策都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只是大家不理解,不愿意去理解。
因为不理解,所以恐惧,进而影响社会信息。
只有摒弃偏见,才能看透本质。
一、先看政策调控的逻辑框架
一个社会制度选择,归根结底无非是,效率与公平。
效率代表进步,公平代表稳定,政策选择无非就是,在它们两个之间寻求平衡。
这是社会运行规律所致。
因为刚开始,一切都欣欣向荣,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贫富差距等矛盾,任何制度无法避免。
大家想一个问题:
如果房间里有100人,每人都有100元钱,每过一分钟,每个人都要拿出一元钱随机给另一个人,最后这100个人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80%的钱跑进了20%的口袋里。
注意,“二八定律”,还是在规则绝对公平前提下的结果。
所以,有人说,2%的人掌握了98%的财富,还有人说,20%的人掌握了120%的财富,剩下的是负债。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那么最终的结果将会非常惨烈。
面对这个问题,美国是如何做的呢?两党交替执政。
如果美国人觉得,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干预,效率优先,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共和党执政。
如果美国人觉得,政府应该降低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公平优先,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民主党执政。
每次执政党交替,就会废除前任很多政策,并出台符合自己理念的新政策。
世人称之为,强大的“纠偏机制”。这种制度也造就了美国经典的“政治经济周期”。
我国是如何选择的呢?也不例外。
1、建国初,我国的政策本质是,“公平优先”,奉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集中力量办大事。
2、后来进行改革开放,确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用40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200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富差距等问题。
还记得大家都怎么抱怨的吗?
房价太高了,把人分为有房阶级和无房阶级;看病难、看病贵,医生过度治疗;校外补考费太高了,动不动就40-50万,根本吃不消……
当年流行的一句话是:“房改就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就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就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房子、教育、医疗,被称为压在民众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3、现在的理念变为:兼顾效率与公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实际上就是,把“公平”与“效率”并重,实际上提升了“公平”的地位。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清楚,如果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
总之,当下所有的政策,都源自于这里。
4、展望未来,政策可能还会把变动,方向是:更加注重公平,调节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有可能会像欧洲那样等等。
必须明确一点,选择效率或公平,没有对错,只是在某个具体时间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而且无论选择哪个,多多少少会牺牲另一个作为代价。
这种交替选择是正常的,在美国叫纠偏机制,得到肯定,在我们这里也应该如此。
二、再看具体政策
根据这三年的政策,有人总结出一个“规律”,2021年“干掉”了教培、2022年干掉了房地产、2023年干掉了医疗。
实际上,这些领域里的政策变动,一直都存在。
我们看先一下医疗行业。
这次医疗行业集中反腐,堪称史无前例,倒查20年,先拿院长开刀等等。
“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行贿和受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等。
为什么要反腐?因为医疗行业顽疾太深了。
官媒曾经报道,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文俊,以3520万的价格采购了一台仪器,最终他一个人吃掉了1600万的回扣。
按照上海举报奖励1%-5%的政策,你举报他一个人最高就能拿到80万的奖金。
网上还爆出个消息,某医院科室主任被查,被抄家了,从她的别墅中抄出来的财产是:20套房子,4000万现金,30斤黄金,总金额1.5亿。
上海举报奖金为什么设定100万的上限?你一个举报拿到700-800万奖励,谁都眼红啊。
套用效率和公平的逻辑框架,医疗行业反腐的本质是什么?促进公平。
医院的院长和科室主任,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普通医护人员熬最长的夜,拿最低的薪水,肯定羡慕嫉妒恨。
当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公平。院长把回扣吞了,医院还得维护正常运行,羊毛出在羊身上,价格昂贵的医疗器械、药品等等,都得靠薅患者的羊毛。
观察者网8月9日有一个报道:医院院长被抓后,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元。
案例是,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受贿被抓后,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今年1-5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反腐更关键的是什么?倒逼改革。
现在这种氛围,不少医院都开始着手调整医生的分配机制了,逐步走向年薪制,淡化绩效,医生多开药(带货)并不能增加收入。
这个导向就是,促进社会公平。
实际上,医疗行业的改革,从2019年就开始了,政策就是:带量采购。
卫健委的人跟药企灵魂砍价,不少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直接被砍掉80%、90%,这个行为的本质就是,绕过院长主任受贿环节,让利给普通民众。
这个政策的导向也是,促进公平。
当然,法律规定,所有腐败收入,以及其带来的增值部分,都要没收,上缴国库。
这样一来,医疗行业反腐,肯定也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弥补财政缺口。
再看一下房地产。
之前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太多资源依附在房子上了,金融、教育、户口等等。
这导致房价泡沫过大,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一小撮人拥有极多的房子,账面财富高得惊人,成为社会的“食利阶层”;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人辛辛苦苦一生,买不起一套房,在城市里无法居住,都在为房东打工。
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已经严重挤压其他行业生产空间了。
怎样的房地产,才是正常的市场?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房住不炒。
打击炒房客,打击食利阶层,让房价回归居住属性,政策导向也是:公平。
房产税问题更能代表房地产调控的逻辑。
2021年10月15日,领导人在《求是》发表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文章,在文章的第四部分,领导人特别强调了一句话:
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
注意,题目可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倾向再明显不过了,就是促进公平。
所以,我们预测房地产调控政策,大方向根本不会改变。
最后,以互联网平台整治,教育行业调整,以及金融行业整治,来看一下当下的问题所在。
当年整治互联网,以叫停蚂蚁金服上市为标志。
很多人把马云讲话和叫停蚂蚁金服上市联系起来,其实错得很离谱。
当时的一个氛围是什么?
蚂蚁金服要上市了,杭州很多人都开始狂欢了,房价开始大涨,因为大家都知道,蚂蚁金服上市,意味着一大批码农身价过亿。
再往前,大家如何看互联网巨头?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创业者的好点子,都被互联网巨头抄了等等。
所以,当年整顿互联网平台,理由就是,反垄断。
反垄断的本质,也是促进公平。
金融行业限薪令,更是非常明显,直接用行政手段调节金融行业畸形的过高收入。
这也是,促进“公平”。
还有教育问题,也是矛盾重重,政策导向也是促进公平。
总结起来,这些政策出发点都是,促进公平,没有任何问题。
三、问题是,我们的政策调整,为何这么多人会困惑?
我们先看一下教育行业的理念(原话):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这些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下面人在执行的就是,一刀切,一纸行政命令,就大面积关停校外培训,搞得整个行业差点覆灭。
还有以前的查环保等等,政策执行都是“一刀切”,导致大家的意见很大。
这种靠行政手段一刀切的做法,严重误导了大家对政策的判断和预期。
这才是大家对政策感到困惑的根本原因。
美国政策也会变动,为什么不会引起困惑?因为法治。这是我们跟美国的最大区别。
我们从不被理解的“政策混乱”到被赞扬的“强大纠偏机制”,只差一个法治。
总结:社会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政策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上,必须得提升“公平”的地位。
目前的政策,基本都是为了“公平”,医药行业集中反腐、校外培训整顿、房地产调控等等政策,最初都源于此。
当下大家对于宏观政策感到困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行政手段搞一刀切。
解决办法也很明确:加强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