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达125个,实现大病不出省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又添一批新成员。日前,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公布,49家医院获批。在此之前,已有四批76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至此,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总数已达125个。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布局的重要部分,主要是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区域高原’,引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助力解决患者异地就医问题,形成大病不出省的新就医格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副主任郝晓宁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填补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跨省就医人数显著下降
媒体理发现,第五批名单中以山东省占比最多,共计6家医院获批,将分别落地聊城、济宁、枣庄、临沂、菏泽及省会济南。从前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展来看,目前各地进度不一,第一、二批已基本投入运营,三、四批项目尚在建设中。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具体会为承接地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提升带来哪些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为例,区域医疗中心落地的最大成效,使当地孩子受益。” 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2019年,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帮扶河南省儿童医院共建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地郑州以来,2019年与2022年相比,到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患儿下降了58.03%,住院患儿下降66.76%,特别是少见病罕见病、疑难危重症患儿,不必再奔波于北上广等大型三甲医院寻求诊治,在区域内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救治,家庭就医负担显著降低,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河南省儿童医院官网图
此外,通过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承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周崇臣提到,对河南省儿童医院来说,通过引入优质医疗资源,一方面,医院自身实现了平台、技术、科研、教学、人才、管理核心内涵的“六大提升”,实现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比如,相较2016年,2022年医院收治国家设置标准内所列疑难危重症病种的覆盖率由67.27%提升到98.18%,核心技术的覆盖率由65.08%提升到90.48%;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赋能,医院引领辐射带动了区域儿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充分发挥“区域高原”作用,仍需地方“真”支持
2023年,更多区域医疗中心破土动工。
3月29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院项目(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完工;重庆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分别是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时,未来要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区域高原”的引领作用,还需哪些辅助政策支持?
郝晓宁建议进一步加强改革配套,地方政府和输出医院要把已获批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做实,保障可持续的资金、人才、技术投入,形成输出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地方政府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在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时要真正体现‘三真’,即地方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 周崇臣建议,根据每个地区自身发展的实际,在管理体制、人事薪酬、补偿机制、药物和技术创新、自我可持续发展、优质资源生成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探索跨区域体制机制的松绑和赋能。其次是进一步充分挖掘和总结各中心的突出、高效、可行的建设经验和工作方法,相互借鉴、复制应用、共促提升。